“我的5個娃娃都很懂事,也很孝順,我不后悔當初的決定。”說到撫養(yǎng)孩子的艱辛,張彩合的言語中沒有任何不甘,反而一臉幸福。
“不管多難,都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今年46歲的楊小江、張彩合夫妻堅定地說。他們家住延川縣和平大廈,口中的孩子們包括3個親生的和2個侄子侄女。多年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悉心撫養(yǎng)照顧這些孩子健康長大,受到了鄰里鄉(xiāng)親的廣泛贊譽。
2000年,張彩合的娘家嫂子患癌去世,看到哥哥一人撫養(yǎng)3個孩子舉步維艱,她跟丈夫商量后,毅然決定撫養(yǎng)正在上小學的侄女;2012年,楊小江的弟弟、弟媳又因疾病先后去世,留下2個年幼的孩子。楊小江的哥哥主動提出撫養(yǎng)一個孩子,張彩合對丈夫說:“我們也撫養(yǎng)一個,有我照顧孩子,你安心外出掙錢。”就這樣,夫妻倆又承擔起照顧侄子的責任。
從此,張彩合本著“這些都是我的孩子,我們本就是一家人”的單純想法,對侄子侄女視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親生孩子還上心。家里有好吃的、有新衣服,她首先想到的是侄子侄女。
侄子楊軼祺剛來到這個家時只有3歲,還需要精心照顧。張彩合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小寶”,意思就是要把他當寶貝一樣對待。她充滿愛心和無限耐心地為小寶端尿、洗衣、喂飯。小寶上了幼兒園后,她每天接送上學、做飯,包攬了所有家務(wù)。她教育5個孩子要互幫互助、相互幫襯、相互疼愛,孩子們都牢記在心上,兄弟姐妹間相親相愛,對父母尊重孝順。
“現(xiàn)在,我的小寶已經(jīng)上高二了,有什么好吃的,總是先記得給我和丈夫吃。”想到楊軼祺,張彩合一臉溫柔,
張彩合家只是個普通家庭,多年來,丈夫為了生計,沒日沒夜地在外奔波,忙碌著掙錢,只想給5個孩子美好的童年和更好的生活。
“鞋子一買就是5雙,衣服也是5套,每個孩子都一樣,只是尺碼不同。”彩合笑著說,只要孩子們能夠健康長大成人,她付出再多都值得。想到能夠彌補孩子們失去的母愛,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愛和溫暖,她就很高興。
在張彩合看來,照顧侄子侄女是她的本分和責任。十幾個春秋含辛茹苦,幾千個日夜撫育守望,看著侄女和女兒長得亭亭玉立,大兒子成家立業(yè),她十分欣慰。
侄女出嫁那天,張彩合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淚,她激動地對侄女說:“孩子呀,姑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看到你成家了,姑姑也就放心了……”如今,還有兩個孩子已上高中,學習成績優(yōu)異。每次接到孩子們的電話,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她知道孩子們惦記著自己。
張彩合的女兒楊洛說:“我媽媽是個了不起的人,她用平和的心態(tài)養(yǎng)育了5個孩子,教會我們心中要有愛,學會互相幫襯,學會用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
丈夫楊小江說:“彩合對待侄子侄女就像親生兒女一樣,十幾年來吃了很多苦,換作別人很難做到……”多年來,張彩合任勞任怨,悉心呵護照料著這個特殊的家,讓孩子們健康地長大。“不管是哥哥家的孩子,還是丈夫兄弟的孩子,走到我們家都是我的孩子,我要給予他們一樣的母愛和關(guān)懷,陪伴他們長大成人。”張彩合堅定地說。(延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