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早晚寒氣襲人。廣袤的黃土高原草枯綠稀,但那窯背上、麥場邊、溝岔間冒出的一簇簇柿子樹,卻頂著紅紅的樹冠,使人眼前一亮,陣陣驚喜。
宜川黃河沿岸一帶的村落周邊散長著許多柿子樹,這些樹十幾棵甚至幾十棵生長在荒廢貧瘠的殘原上,形成柿子林,或三五成行地長在地畔上,或單株孤零零地長在農(nóng)家的窯前屋后。且大都樹齡有了年份,樹干粗壯,干枯嶙峋,但生命力極強,春夏枝繁葉茂,秋來果實累累。壽峰的桃池村在鄉(xiāng)村旅游的帶動下,打造了一個“桃池人家”景點,其中一景叫百年柿子林。幾十株高大粗壯的柿子樹之間,涼亭點綴,步道通幽,池水倒影漣漪,幾戶白墻紅瓦的農(nóng)家隨意地散落在林間,一時間吸引了很多城里的閑人來此野炊休閑。其實,在60里長的白水川道間,柿子樹何止這些,溝溝岔岔隨處可見,還有那集義上下川和壺口塬上,柿子樹早已陪伴著人們在這古老的土地上隨意生長著。





柿子樹大都長在不可耕種的雜草叢中,給人自生自滅的感覺。記憶中,在水果奇缺的小時候,大人把成熟柿子摘下來擺放在陰涼的院角。寒冷的冬天,撿上幾個早已凍成冰蛋蛋的柿子浸泡在涼水里,十來分鐘,柿子外就包裹著一層薄薄的冰殼。敲碎冰殼,剝掉柿子皮,吸吮一口柔軟橙紅的果實,從口腔到腸胃,那冰涼甘甜的味道,很是過癮。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古人的一首詩把柿子寫得淋漓盡致。深秋過后,火紅的柿子最是喜人。經(jīng)歷了秋風(fēng)落葉和霜殺日曬,盛放在鄉(xiāng)村殘塬溝岔間的一樹樹紅似火的柿子是最亮眼的。干枯嶙峋的樹上掛滿了火紅的柿子,像滿樹燈籠高掛,像滿天點點繁星。有瘦骨盤曲的枝干間錯落有致地墜著三五個柿子,刪繁就簡,自成美圖。還有那倒垂的嫩枝上掛滿了一疙瘩密密麻麻的柿子,像是一串串火紅的瑪瑙。一切美得自然,美得盈實,透著喜氣。這時的“野柿子”,成了攝影人追逐的焦點,什么“柿柿如意”“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運當(dāng)頭”“老來俏”等等命名的攝影作品,不幾天就在網(wǎng)上傳紅了。看后心動的發(fā)燒友,打問好地方,就結(jié)伴趕去了。俗話說,瓜熟蒂落。但柿子樹生命力旺盛,成熟的柿子也長得結(jié)實。如果來一場早雪,一樹火紅圓溜的柿子上頂著一層薄薄的白雪,那更是好看的不得了。(通訊員 郭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