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在革命圣地延安,遍布全市各縣(市、區(qū))的紅軍小學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教育資源,引導廣大青少年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過去一年,我市35所紅軍小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廣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延安精神教育活動,著力打造紅軍小學紅色教育特色品牌,不斷提升紅軍小學建設發(fā)展水平,讓紅色基因厚植青少年心田。
抓黨史學習教育 強化立德樹人
“王稼祥,1906年出生于安徽涇縣,1925年去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迎著冬日的朝陽,中國工農紅軍劉志丹紅軍小學學生劉力可正在宣講革命先輩王稼祥的故事。
近年來,該校堅持以“讀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做紅色傳人”為內容,大力開展“四紅”特色教育,讓學生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鮮活生動的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根植下一顆顆紅色的“火種”。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境內紅色資源得天獨厚。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辦公室延安工作處(以下簡稱“延安工作處”)充分利用當地紅色資源優(yōu)勢,以137處青少年黨史教育基地為陣地,精心組織各紅軍小學廣泛深入開展了“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游紅色舊址、聽紅色報告、唱紅色歌曲、看紅色影視、誦紅色經典、演紅色短劇、尋紅色足跡、做紅色傳人”的“十紅”教育活動,努力以更直觀、更直接、更有效的活動教育、鍛煉、塑造紅軍小學青少年。
延安育才紅軍小學以“宣講紅色故事、追尋紅色足跡、觀看紅色影片、傳唱紅色歌曲、誦讀紅色經典、拍攝紅色電視、編寫紅色教材、表演紅色劇本”等,開展全員教育、全程教育;延安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以“十紅十新”教育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的讓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和熏陶中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富縣榆林橋戰(zhàn)役紅軍小學開展“八個一”活動,讓紅色文化在校園內形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喜人景象……
在延安,星羅棋布的紅軍小學已成為紅色教育的搖籃。全市35所紅軍小學通過“五個結合”即“黨史教育與國史教育相結合,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與延安精神教育相結合,與‘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精心組織、扎實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游基地、學黨史”活動,強化實踐育人,提升育人實效。
抓紅色基因傳承 強化育人實效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
2023年,延安各紅軍小學遵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安中學時作出的“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弘揚革命傳統,培育時代新人”重要指示,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紅色實踐教育活動。各紅軍小學紛紛結合各自實際,精心組織青少年學思踐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引導青少年讀懂延安革命舊址這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激發(fā)青少年“走延安路、鑄延安魂、做延安人”。
在去年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中國工農紅軍延安紅二十六軍紅軍小學2000余名師生徒步來到“四八”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紅色小長征”暨延安市清明祭英烈主題示范活動。“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增長才干,用行動踐行承諾,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紀念碑前,學生們聆聽英雄故事,高唱英勇贊歌,一顆顆童心在紅色故事的浸潤中慢慢感悟、成長。
在延安紅二十六軍、延安育才、延安保小、劉志丹等紅軍小學的影響帶動下,全市各中小學校紛紛組織開展了紅色遠足、紅色研學活動,為激發(fā)學生爭做奮斗者,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讀書學習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以重大節(jié)慶和傳統節(jié)日為契機,延安工作處還組織各紅軍小學和全市中小學、幼兒園一起開展了“啟智潤心、鑄魂立德”系列教育活動。三月學雷鋒月,各紅軍小學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活動方案,普遍開展了“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的主題教育活動,讓雷鋒精神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四月清明節(jié),以全市15處革命烈士陵園為教育基地,以豐富多樣的活動為載體,教育廣大青少年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五月勞動節(jié),組織各紅軍小學開展“弘揚勞動精神,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之心、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下,一顆顆理想信念的種子也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
抓特色品牌創(chuàng)新 強化示范引領
“中央大禮堂是專為召開黨的七大而建,籌建于1940年,建成于1942年。禮堂為磚石結構,長35米、寬30米、高11米,可容納千余人……”在楊家?guī)X革命舊址,延安楊家?guī)X紅軍小學學生陳施好正在講解中央大禮堂的歷史,她繪聲繪色的講解贏得了游客們的一致稱贊。
“能為來延游客宣講延安精神,講好延安故事,我覺得是非常光榮的事情。”陳施好滿臉自豪。
在延安這片紅色沃土上,成長著許多個像陳施好一樣的“小小講解員”。每逢節(jié)假日,他們就會來到棗園、楊家?guī)X、王家坪等革命舊址及紀念館,用稚嫩的聲音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義務宣講黨中央和毛澤東等革命先輩在延安戰(zhàn)斗生活的故事。
早在1992年,為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了解感悟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延安馬文瑞紅軍小學在全市率先組建了“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后更名為“紅領巾講解團”)。32年來,該校師生堅持弘揚延安精神、宣傳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已經成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實踐者。
多年來,延安工作處始終堅持抓好“小小講解員”特色品牌推介和提升。富縣紅軍小學專門邀請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在直羅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現場,對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輔導培訓;延安保小紅軍小學組織近千名學生參加全校的小小講解員大賽,遴選優(yōu)秀“小小講解員”……
如今,延安的“小小講解員”已遍布全市各紅軍小學和城鄉(xiāng)各學校,他們活躍在各個革命舊址、紀念館,在革命老區(qū)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受到全國各地來延游客的交口稱贊。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年來,延安市各紅軍小學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堅持不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讓紅色教育在革命圣地蔚然成風。新的一年,延安工作處將再接再厲,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努力把紅軍小學打造成延安市靚麗的紅色教育品牌,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讓紅色基因更廣泛更深刻地根植于廣大青少年的心田。(延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