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將至,淡淡的秋霜染黃了樹葉,田間瓜果飄香彌散在秋風(fēng)中。黃陵礦業(yè)一號煤礦的“小紅帽”們踩著陽光透過樹葉的碎影,走在鄉(xiāng)間崎嶇的山路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礦區(qū)的孤寡、獨居、生活困難的老人家中,開展愛心服務(wù)活動,為老人們打理菜園子、喂牲畜、打掃房屋,青年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

今年84歲的李生蘭老人住在南臺村的半山腰上,院里院外種了一畝多地,還養(yǎng)著10多只雞和鵝。經(jīng)常看望老人的志愿者周會平說:“這條幽僻的山間小路我夜間摸黑都能尋見。”車開到坡下,快步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達老人的住所,大門虛掩著,門前,老人養(yǎng)的小狗見了熟人搖著尾巴。
“奶奶,在屋嗎?”志愿者安文麗像是串門子的熟人,六孔窯洞,老人住在哪間,老人的子女在哪里工作,電話號碼是多少,老人愛吃什么,她都記得一清二楚。
李生蘭和老伴高大爺聽到熟悉的聲音,拄著拐杖從里屋迎了出來。

“我的兒女也比較孝順,讓我們老兩口和他們一起生活,可是我們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人老了身沉了,不愿離開老家,就離娃們遠了,平時很難見一面。現(xiàn)在好了,你們經(jīng)常幫著拾掇這拾掇那,前些天剛幫忙收了莊稼,這又來看我們了,你們比自家的孩子還親,謝謝你們,感謝社會,感謝礦領(lǐng)導(dǎo)。”熱淚盈眶的李生蘭老人激動地說。
“天冷了,您二老上了歲數(shù),腰腿不好,我們買了治療風(fēng)濕病、腰腿疼痛的膏藥和護膝,貼上膏藥能緩解疼痛,平時二老可以相互幫助按摩。”志愿者田小嬌邊說邊教授老人按摩腰腿的簡單方法。
農(nóng)家小院瞬間被濃濃的愛包圍,志愿者們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清理菜園子,有的收拾房屋,有的喂雞和鵝,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志愿者們短暫的陪伴給兩位老人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臨走時李生蘭老人拉著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田珍珠老人今年70歲,十多年前老伴就已病逝,早年的艱苦生活讓她落下一身病,顯得越發(fā)蒼老。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兒媳、上小學(xué)的孫女生活在一起。正值秋收季節(jié),家中缺少人手,眼看著菜地里的莊稼受了凍,老人心里發(fā)急。志愿者們知道后第一時間幫助老人采收蔬菜,幫老人曬被褥、打掃房前屋后的衛(wèi)生。
老人的兒媳王大姐說:“我婆婆身體不好,自從我公公離世后,身邊少了知心人,她整日愁眉不展,也不愛和我們多說話,多謝你們經(jīng)常陪她聊天,為老人寬心,現(xiàn)在她比之前愛笑了,氣色也好了許多。”
家住魯寺村的胡建榮老人,今年72歲,早年和老伴離了婚,沒有退休金,又加上女兒長期在外打短工,身邊沒人照顧,生活比較困難。該礦工會了解到他家的實際困難后,主動聯(lián)系給他找了份看車棚的工作,女兒也被安排到職工餐廳當(dāng)服務(wù)員,減輕他家里的實際困難。
“娃娃們,你們工作都忙,不用總操心我,我過得好著哩,吃的用的都有,看車棚每月還能掙1000多元,除了我的醫(yī)藥費用,每年還能存不少錢哩,你們還幫我閨女安排了工作,她再也不用跑外地打短工了,能陪在身邊照顧我,我知足了。”老人握著志愿者們的手,充滿了感激和喜悅之情。
志愿者們每到一處都與老人們促膝而坐,拉家常,傾聽老人的心聲訴愿,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叮囑老人們要注意身體,注意飲食衛(wèi)生,生活上遇到困難隨時向志愿者反映,他們會及時幫助老人解決困難。
向老人獻愛心,用實際行動關(guān)懷老人,一直是該礦志愿者的光榮傳統(tǒng)。近年來,一號煤礦工會秉承著“關(guān)愛孤寡老人,義務(wù)奉獻愛心”的光榮傳統(tǒng),常年堅持親情服務(wù)不斷線。定期組織志愿者入戶開展家居清潔、義務(wù)理發(fā)、秋收、心理疏導(dǎo)等活動,幫助老人解決生活難題,當(dāng)好老人們噓寒問暖的體己人,雪中送炭的貼心人,把滿滿的愛心送到老人們的心坎上,讓老人們時刻都能感受到“家人”就在身邊,感受到礦區(qū)大家庭的溫暖與關(guān)愛。(通訊員 李小艷 倪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