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英和丈夫陳利明在院子里聊天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而延安市甘泉縣勞山鄉(xiāng)楊莊科村的郭明英,卻二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地照顧著癱瘓的丈夫,還擔負著養(yǎng)活年邁的公公和年幼子女的重任,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詮釋著愛的真諦。
52歲的郭明英是勞山鄉(xiāng)楊莊科村的一位普通農(nóng)民。“以前丈夫很能干,我們有一兒一女,日子過得很幸福。”說到從前,郭明英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正當郭明英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當中時,災難卻從天而降。2000年,丈夫陳利明外出務工時遭遇塌方,全身被埋在沙堆里,后被確定為肢體一級殘疾。當醫(yī)生告訴郭明英,丈夫“永遠站不起來”時,郭明英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當時丈夫和公婆不忍心耽誤我,讓我改嫁,但是我真的沒辦法邁出家門。”面對殘疾的丈夫、70多歲的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彼時32歲的郭明英沒有被困難嚇倒,她獨自承擔起了照顧丈夫和整個家庭的責任。
每天,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郭明英已經(jīng)開始忙活了。養(yǎng)豬、喂雞,同時還種莊稼、攬零活。7300多個日日夜夜,郭明英從未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半夜里,只要房間出現(xiàn)一點動靜她就會驚醒,每當這時,她都會爬起來檢查丈夫是不是出什么問題了。20年來,她一直用愛呵護病床上的丈夫,義無反顧地守護著家的完整。
“剛回來時,翻身都需要兩個人。”陳利明當時覺得自己已經(jīng)成為家里的累贅,活下去沒有什么意義。他盤算著,自己已經(jīng)殘疾,老婆還年輕著,哪能守住呢。村里人議論紛紛,猜想郭明英一定會離開這個家。看著勞累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陳利明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如果我走了,他們的日子就不會那么艱苦。”一次,等孩子都不在的時候,陳利明吃了玻璃渣子,最后胃實在疼得受不了才放棄,好在并沒出現(xiàn)大危險。
這次事件之后,妻子郭明英沒有指責他,而是耐心地去開導。“只要有你在,我就有一個完整的家。”“我不會因為你出事故殘疾了,就拋下你不管。只要你還活著,我們就有希望。”妻子一次次的鼓勵、勸導,讓陳利明終于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氣。
“我掌柜出事的頭一年,擔子太重了,我?guī)缀跻獡黄饋砹恕!惫饔⒒貞浀溃搅说诙辏浪依锏那闆r后,不斷在經(jīng)濟上和精神上給予幫助。在大家的幫助下,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得到改善。
20年的相濡以沫,20年周而復始的艱苦生活,郭明英從未言棄,她用最質樸的感情溫暖著殘疾的丈夫,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她的一片深情也時時刻刻感染著自己的孩子,看到媽媽如此辛勞,孩子們早早就懂事了,對未來也總是充滿了希望。
“從我父親癱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0年了,這期間全靠我母親一個人操持家務,維持家里的生計,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她也沒有放棄我和我姐的學業(yè)。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和我姐長大成人。可以說,沒有母親這么多年的付出,就沒有我和我姐現(xiàn)在的生活。從母親身上,我學到了孝老愛親、勤勞節(jié)儉、自強不息的精神。我會把這種精神用到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郭明英的兒子陳泉海動情地說。
“在別人看來,我的母親又瘦又小,也不識幾個字,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但是在我看來母親平凡卻偉大。”郭明英的女兒陳海霞說著激動地流出了眼淚。
“這一生,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擁有著家的溫暖,這就是老天給我最好的安慰!”對于陳利明而言,因為有一個人的相守相伴,他才有了家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蕓蕓眾生中,郭明英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女性,像一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丈夫、照耀著子女、感動著鄰里,激勵著她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