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這里再添一橫就好了,還有這個地方稍微再長一點……”吃過早飯,王桂連一家像往常一樣,擺好麻袋片、訂框,反復推敲重塑底畫,然后拿出毛線框,圍坐在一起忙著繡各種兔子,迎接兔年的到來。
“這一幅是老兔給小兔喂草圖,這一幅是玉兔送福圖,這個是兔子掉到了福窩里面。你再看這幅,是兔子和魚結合在一起,寓意年年有余。這一幅是娃娃帶頂兔子帽,是兔年大吉……”洛川毛麻繡縣級傳承人王桂連向記者介紹道。
毛麻繡是洛川民間美術工作者在傳統(tǒng)剪紙、刺繡、農民畫的基礎上,大膽設計,推陳出新的一種新型工藝品。該工藝品以麻袋片為底,用彩色的毛線、棉線為原料,采用扎、織、繡的方法制作而成,不但具有剪紙的特點,而且具有刺繡的風韻。繡好后將繡片裝在鏡框里進行裝飾,一幅完整精美的工藝品才算完工。
王桂連創(chuàng)作的毛麻繡作品靈感多來源于生活。作品中既有表現生產生活場景的《采摘蘋果》《鋤禾》《慶豐收》,也有展現習俗節(jié)氣的《老鼠嫁女》《迎親》《端午》等,都具有極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濃郁的鄉(xiāng)土生活氣息,王桂連也因此被評為洛川毛麻繡縣級傳承人。
如今毛麻繡既是王桂連的愛好,也成就了她的“致富路”。許多前來參觀旅游、外出走親訪友的顧客,都會前來購買她的作品。不僅如此,王桂連還將自己的手藝教給老伴兒、女兒、兒媳。如今,他們一大家子里出了4個傳承人。
“我之前沒有繡過,結婚后看到我婆婆還有我公公都在繡這個,覺得還挺好的,慢慢就喜歡上了,我會把毛麻繡一直傳承下去。”兒媳婦黨晨說道。
“希望大家在兔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家家團團圓圓,生活越過越好。”拿著剛繡的玉兔作品,王桂連高興地說。(延安日報)